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2022-09-28 10:32
來源:本站
20年可以是稍縱即逝的一段光陰,也可以是漫長的一段磨礪;可以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也可以是一曲鏗鏘激越的樂章。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慈善總會來說,20年是頑強拼搏、發展壯大的一路風雨,更是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的一路芬芳。
20年數易春秋,20年耕耘奮斗,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慈善總會用一個個飽含大愛的數字證明:向善無止境,慈善正磅礴。
20年來,他們通過開展一日捐、冠名捐、網絡捐、定向捐、日常捐等方式,累計募集善款3.49億元;
20年來,他們通過實施“農保慈善貼息”“慈善教育再就業”“低保家庭慈善超市愛心卡”“關愛環衛工人查體”“慈善科普講堂”等60余個慈善項目,積極開展助困、助學、助醫、助老、助殘、扶貧、賑災等公益活動,累計使用善款3.05億元,救助困難群眾20余萬人次;
20年來,他們得到黨和政府的肯定,也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同——2019年榮獲青島市文明單位稱號,2022年獲評AAAAA級社會組織……他們以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效發揮了慈善事業改善民生、扶危濟困的重要作用。
在持續學習、依法治善中高質量發展
今年9月5日,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慈善總會(以下稱區總會)迎來成立20周年。過去20年,是區總會發揮慈善事業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補充作用、創新發展實現大跨越的20年。
20年的發展,得益于工委(區委)、管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青島市慈善總會、區民政局的關心指導,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20年來,區總會堅持在學習中強大自己。嚴格落實學習制度,圍繞學習貫徹中共歷次全會精神,舉辦學研小組交流會、會長辦公學習會、專業知識培訓班,確保學習質量。近10年來,總會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更加自覺地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以政治引領持續發展。
區總會成立黨支部,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全體慈善人時刻秉持一個信念、一股干勁、一股韌勁、一個目標,用愛心、善心、真心、恒心做慈善,努力做新區人民最放心滿意、口碑最好的慈善組織,增強慈善影響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
20年的開拓創新、勇毅前行,區總會用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效發揮了慈善事業改善民生、扶危濟困的重要作用,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引領區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廣泛動員中擴大募捐業績
善款募集工作是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基礎。自成立以來,區總會廣泛動員社會愛心力量,款物募集數量不斷增加。
通過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募集善款5000余萬元;在青島市率先開辟企業(個人)冠名基金、社區幫扶基金等募捐新方式,建立各項基金78支,募集善款7500余萬元;建立街道、行業分會14個,募集款物近1億元;支援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災難,募集款物5000余萬元;接收日常及其他捐款7400余萬元。
在積極做好善款募集工作的同時,區總會不斷拓寬募捐渠道,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創新性發展。2021年經多方調研,確定開展網絡募捐活動,是青島市首個開展網絡募捐活動的區(市)慈善組織。
網絡募捐啟動儀式現場
自網絡募捐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募集善款150余萬元,一年多時間里近7萬人次參與網絡捐款,超過20年來除網絡捐款以外的慈善捐贈參與人次之和。通過積極開展網絡募捐工作,讓慈善成為一種社會潮流,讓捐贈者在奉獻中獲得精神升華,多措并舉實現慈善募捐工作新發展。
在精心打造品牌項目中提質增效
20年來,區總會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困難群眾為服務對象,精準有效開展慈善救助工作。圍繞助困、助學、助老、助殘、扶貧、救災等救助領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項目。
“農保慈善貼息”項目投入善款近20萬元,農村低保老人可以通過“預支養老金償還本金”的方式貸款參加“農?!?,貸款利息全部由慈善總會無償貼付,基本實現全區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榮獲200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首屆“青島慈善獎”。
“慈善教育再就業”項目投入善款160余萬元,針對生活困難的下崗失業婦女免費進行再就業培訓,項目開展以來,共有2092人實現了再就業,月工資在3000元至10000元不等,有效緩解了困難家庭的生活壓力。
“關愛環衛工人查體”項目投入善款近400萬元,連續6年為1萬余名環衛工人免費開展健康查體活動,讓環衛工人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做到有效排查健康隱患,切實保障環衛工人身體健康。
“健康科普講堂”項目投入善款50余萬元,邀請多位國內知名醫學骨干和精英,成立專家講課組,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企業、走進鄉村,普及醫療知識,喚醒大家的保健意識,提高疾病早防早治的能力,受益群眾達10萬余人次。
“關愛環衛工人查體”項目和“健康科普講堂”項目,分別榮獲2018年和2019年青島市“慈善項目創新獎”。
2008年支援汶川地震款物600余萬元,2020年至2022年支援疫情防控款物3500余萬元,東西部對口支援款物2500余萬元。
“春節送溫暖”是一項持續開展的活動,累計走訪困難家庭1萬余戶,支出善款3000余萬元。另外,開展“陽光助學”“敬老助老”“慈孤助殘”“大病救助”等項目支出善款近2億元,緊扣群眾的需求選擇項目,以群眾滿意度為檢驗標準,做好每一個慈善項目,把每一個慈善項目打造成精品,使每個項目惠及一批人、影響全社會。
在大力宣傳中營造濃厚慈善氛圍
宣傳工作是慈善組織整體工作的發動機和助推器,擔任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區總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電臺、報刊、互聯網等媒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宣傳慈善典型、傳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意識,引導社會公眾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
開展慈善文化進社區(進樓宇)、進街道、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主題“慈善宣傳月”活動50余次,大力弘揚團結友愛、互助共濟的傳統美德。每年“中華慈善日”期間,在大型商超、公園、景區通過現場懸掛橫幅,擺放展板,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學習問答、《志愿服務條例》等宣傳材料,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9·5中華慈善日”宣傳活動
通過各種宣傳活動,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喚起了大眾的愛心,培育了全民慈善意識,使慈善公益活動成為一種社會習慣,營造了“人人關心慈善、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健全組織、制度中構建長效機制
完善健全的組織體系是慈善組織開展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區總會率先在全市構建起“區-街道-村居”三級慈善網絡體系,建立起9個街道(保護區)慈善分會,180余個慈善工作站,充分激發社會參與慈善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開展好各項工作。2013年4月,全省慈善總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路街道召開,山東省慈善總會特邀顧問崔曰臣帶隊參觀區總會慈善工作站建設。
區總會大力推進橫向到邊發展,成立了金融業慈善分會、餐飲服務業慈善分會、工商業慈善分會、書畫藝術慈善分會和律師行業慈善分會5家行業分會,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為慈善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獲得全市慈善業界一致好評。同時,取得了慈善組織認證、公開募捐資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進一步提高了組織影響力,提升了慈善總會綜合能力和水平。
制度建設是慈善總會自身建設的中心環節。多年來,區總會堅持以制度管事管人,不斷強化制度執行力。完善了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優化了《公開募捐辦法》《救助辦法》《財務管理辦法》等制度;同時,不斷適應新形勢,建立《學習制度》《會議制度》《資金管理使用辦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冠名基金使用管理辦法》《慈善一日捐收支管理制度》《募捐箱管理暫行辦法》《加強募集救助公示及反饋的暫行辦法》等20多項制度,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使各項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在公信力打造中提高社會影響力
公信力、透明度和社會價值是慈善事業的生命線,信息公開是慈善組織公信力和透明度建設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區總會嚴格遵守慈善法,及時通過網絡平臺公開公示慈善信息,讓慈善在陽光下運行,不斷提高公開透明度。
嚴格財務制度,規范募捐救助流程,確保做到日清月結,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將慈善資金用在實處,不亂花每一分善款。在網絡平臺面向社會公開公示上一年的工作、財務、審計報告。
在全市首創慈善監督員制度,邀請慈善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監督小組,積極接受監督檢查。
定期舉辦“慈善公開周”“慈善開放日”活動,邀請慈善監督員檢查慈善總會募捐、救助、財務、文書等檔案資料,提高監督的及時性與效率,更好地落實捐贈人、受益人、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接收捐款時,堅持做好“三個一”,即一封感謝信、一張收據、一個證書,準確及時送達捐贈人手里。規范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譽促使區總會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
在志愿者隊伍建設中提高服務水平
隨著市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慈善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市民奉獻愛心的積極性普遍提高。區總會充分利用這個條件,在街道、機關和愛心企業設立志愿者中隊16個,目前已注冊志愿者2154人。
在此基礎上,區總會積極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學雷鋒紀念日和五四青年節期間,慈善志愿者進入養老服務機構和街道社區,開展義剪、義診、凈化家園等志愿活動;“中華慈善日”活動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九九重陽節,組織志愿者開展義務剪發、親情陪護等愛老敬老志愿服務活動等較大規模的社會公益活動180余次。
各種活動中,志愿服務隊成員發揚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志愿服務精神,展現了新區的文明形象,擦亮了城市名片。
“20年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工委(區委)、管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愛心企業的傾情奉獻,更離不開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大力支持,是歷屆慈善同仁共同奮斗的結果,凝結著區總會、各街道(保護區)、行業慈善分會、各理事單位干部職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边@一點,在區總會上下有普遍的共識。
新時代,慈善事業面臨新的使命。對于新的挑戰,區總會豪情不減,他們將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慈善法等法律法規,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攜手社會各界愛心力量,開創新局面,譜寫新篇章!(景亦興 通訊員 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