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2023-04-20 11:00
來源:本站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發展慈善事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為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首次明確以第三次分配為收入分配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確立慈善等公益事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將慈善事業定位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1年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提出“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聽取意見和建議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須擔負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
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將慈善事業納入國家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明確了慈善事業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為開創中國特色慈善事業、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新的更為明確的行動指南。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慈善事業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發揮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主渠道作用,鞏固脫貧成果,促進共同富裕?如何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我理解著力點在兩個方面:一是發揮慈善組織公募資質的作用和廣泛聯系社會各界的優勢,動員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經濟成功人士參與慈善公益事業,踐行第三次分配,補充民生保障,改善社會收入和分配格局,實現共同富裕。二是傳播慈善文化,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踐行互助、友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棄惡揚善、崇德向善,參與社會治理。為此,陜西省慈善工作要繼續進行三個突破,建立三大機制,實現三大轉變:
一是突破傳統的慈善行為模式,建立社會救助與社會治理并駕齊驅的現代慈善機制,實現慈善行為的轉變。
二是突破單純線下動員的募集模式,建立網上、線下雙線聯動的募集機制,打造慈善募集新業態,實現募集方式的轉變。
三是突破少數人做慈善的狀況,建立開發大眾慈善動能新機制,實現“精英慈善”與大眾慈善共同發展的轉變。
當然,實現這三個轉變并非易事,既要貫徹新的發展理念,在觀念上創新,在傳統慈善的基礎上升級。更需切合實際,扎實落實工作舉措,學習和掌握現代慈善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新思路謀劃,新技術助陣,新業態引領。所以,我們慈善人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遵循,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新發展舉措,開創新發展格局,擔當新時代慈善工作大任,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偉業中建功立業。
2023年陜西省慈善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和陜西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踐行慈善法規,以慈善募集為基礎,以項目實施為手段,以宣傳為動力,不斷激發社會慈善熱情與活力,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傳播慈善文化,參與社會治理,以慈善的路徑和方式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一)持續推動慈善大會召開,踐行第三次分配,開辟慈善促進共同富裕新路徑。
慈善組織踐行第三次分配路徑很多,但根本的途徑是依靠各級黨委政府的推動支持。2021年10月份,我到咸陽市淳化縣調研,縣委書記郭立志同志對我講,淳化縣曾是個貧困縣,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社會力量作出了很大貢獻,現在鄉村振興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我建議淳化縣委、縣政府聯合召開慈善大會,以踐行第三次分配的路徑助力鄉村振興。淳化縣慈善大會召開后,我們總結推廣經驗,相繼聯合韓城、鎮安、旬陽、臨渭、潼關、神木、長安等8個縣、市、區黨委政府召開慈善大會,出臺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把慈善事業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幫扶困難群體、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建立推動工作機制。
在慈善大會上,黨政主要領導主持、講話,市、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領協會工作人員深入到省內外商會動員民營企業家和經濟成功人士奉獻愛心、自愿捐贈。已召開“慈善大會”的縣市慈善募集實現了井噴式增長:淳化縣慈善大會募集款物價值4485萬元,韓城市5611萬元,鎮安縣5696萬元,旬陽市6924萬元,神木市15.82億元,長安區8000萬元。一場慈善大會的募集額度比部分市縣慈善協會成立二十年來募集的總量還多。目前,還有二十多個市、縣、區的慈善大會正在積極籌備,中華慈善總會也在全國推廣陜西的經驗。
現在看來,召開“慈善大會”最少有五個功效:一是慈善公益生態大提升,黨委政府牽頭引領,建立推動機制,把慈善事業擺在了重要位置,提到一個新高度;二是慈善文化理念的大傳播,激發了社會慈善熱情與活力;三是社會愛心的大匯聚,為促進共同富裕匯聚了慈善資源;四是第三次分配的社會大實踐,為經濟成功人士搭建了奉獻愛心的平臺;五是構建了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大格局。實踐證明,召開“慈善大會”是黨委、政府動員社會力量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對于改善一個地方慈善公益生態,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全省各市、縣區慈善會要學習借鑒淳化等8個市、縣區的經驗,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創造條件召開“慈善大會”。要向大家講明白一個道理,慈善這個平臺蘊藏著磅礴的愛心力量,一個市、一個縣黨政支持力度大,慈善工作做得好,就能凝聚起巨大的社會力量助力黨委政府中心工作。
慈善大會不是一次簡單的會議,要開成提升慈善公益生態、建立黨政推動支持機制、出臺新發展舉措,踐行第三次分配的大會。首先,黨委、政府要出臺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紅頭文件,落實支持推動措施,解決慈善會工作經費、公益崗位、辦公場所等實際問題。二是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要主持會議,作動員講話,縣區四套班子成員和鎮、街辦及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形成黨政支持推動,部門配合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慈善工作格局。三是慈善募集要有一定規模。慈善大會由黨委政府搭臺,慈善來唱戲。黨政領導出面動員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經濟成功人士奉獻愛心、自愿捐贈。已召開慈善大會的8個縣區一場大會能募集五六千萬元甚至十幾個億元,其背后都是書記、縣(市、區)長的大力支持,單憑慈善會的力量是不夠的。四是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每個市的首場慈善大會應邀請其他縣區會長和分管縣區長前來學習觀摩。市慈善協會要及時總結推廣已召開慈善大會區縣的經驗,并一區一縣去組織發動,力爭今年全省有更多的區縣召開慈善大會。
(二)繼續推動“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建設,打造慈善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
以“五個一”為創建內容的全省“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創建工程,經榆林觀摩推進會后在2022年取得顯著成效。年內全省新注冊創建村、社區慈善幸福家園2045個,累計達到4400多所;線上、線下增募村社慈善互助金3.82億元,累計6.1億元;幸福家園創辦愛心餐廳、兒童之家、村民活動中心4200多所,直接關愛孤獨老人、留守兒童30余萬名;村社注冊慈善志愿者20萬名。這一“工程”以建立鎮、村社(區)慈善工作站把慈善服務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以募設村社互助金開發“鄉情”資源,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以創辦慈善關愛中心幫扶困難群體鞏固脫貧成果;以踐行慈善公約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以組建慈善志愿服務隊開展村、社區慈善義工服務。從而在村、社區打造了一個居民參與、社會幫扶、文明自治、友善互助的幸福家園,成為新時代慈善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2022年9月中華慈善總會在濟南召開的全國“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現場觀摩推進會上推廣了陜西經驗。宮蒲光會長在年底召開的中華慈善總會五屆八次理事會工作報告中肯定“陜西模式”。
推動這一工程實施,要把握“鞏固、提高、發展”的總基調:一是要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地方黨委、政府把這一工程納入鄉村振興工作大局予以推動。淳化縣委、縣政府在去年年初首場慈善大會的基礎上,去年年底又召開了慈善工作會議,部署在全縣所有村社中創建慈善幸福家園,并安排260萬元財政資金予以支持。長安區委、政府提出2023年在全區327個村、社區中實現幸福家園全覆蓋。神木市委、市政府從慈善大會募集的15億元養老基金中安排對創建幸福家園村社老年人愛心餐廳的伙食標準予以補助。這些經驗都值得學習借鑒推廣。二是要把幸福家園的創建與民政部門“五社聯動”機制和黨委宣傳部門實施的“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中心”相結合,利用村社撤點并村并校閑置用房,辦好慈善關愛中心。三是要重視鎮一級慈善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鎮慈善工作站在所轄村社區幸福家園創建中的統籌、協調、領導作用,從而建立、完善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的慈善工作網絡。四是在發展的基礎上鞏固、提高,在鞏固、提高的基礎上再發展。在工作指導上,既要堅持“五個一”標準,又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講求實效。在經濟狀況較好,具備條件的村社開辦老年人愛心餐廳,提供餐食或住宿關愛,對一時不具條件,籌措互助金較少的村社可先開辦老年人活動中心或留守兒童之家,提供文化、娛樂、養生、強身健體服務,隨后逐步創造條件開灶辦伙。
在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實施中,建立一個慈善工作站是基礎,是組織保障。募設一支村社互助金是關鍵,是物質保障?;ブ鸬幕I措要以“鄉情”為紐帶,由村、社區“兩委會”發動經濟成功人士和在外工作的干部職工自愿捐贈?,F在一些地方的村社互助金籌不來錢,關鍵是這方面的組織發動工作沒做好。辦好一個關愛中心是核心,是慈善服務的平臺和載體。以后省、市、縣慈善會面向農村和城鎮社區的慈善項目都要通過這個平臺來實施。建立一個慈善公約是慈善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行動。慈善公約重在實踐,要開展孝親敬老、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并辦好愛心超市和紅白理事會,以學雷鋒做好事記積分,憑積分換物資,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建立一支慈善志愿服務隊是工程建設的人力保障。通過慈善義工服務關愛“一老一小”,具體實施慈善項目。
(三)線上線下雙向并舉,加大慈善募集力度幫扶困難群體。
線下募集要鞏固老善主,開發新善源。要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企業捐贈、社會眾籌、冠名基金、慈善信托、外聯合作六大募集平臺。要以企業聯誼會、懇談會的形式廣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期間關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倡導有能力、有意愿的企業和經濟成功人士回饋社會自愿捐贈;要以鄉情為紐帶,倡導創業成功先富起來的人和干部、職工奉獻愛心共建家鄉幸福家園;要與商會建立聯誼機制,發布慈善需求,推介慈善項目,動員民營企業參與慈善公益事業;要建立表彰激勵機制,對回饋社會,奉獻愛心的企業家、經濟成功人士進行褒獎,形成濃厚的慈善氛圍;要繼續開展“95獻愛心 慈善一日捐”活動;要加大與蘇陜協作單位、大型基金會及沒有公募資質的社會組織的合作力度,走聯合勸募之路。同時要積極爭取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資金的支持,力爭全年線下募集再上一個新臺階。
同時要舉辦好三場網絡眾籌公益活動。今年5月29—31日、9月5日、9月7—9日,省慈善協會將組織“鄉村振興·陜西專場”、中華慈善日、“99公益日”三場網絡眾籌公益活動。這是全省慈善會系統動員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三次聯合大行動。去年我們的專場、“99公益日”網絡眾籌打了一場漂亮仗,今年要繼續組織好這三大網絡眾籌戰役。一是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營造良好的公益眾籌生態環境。省慈善協會將舉辦專場活動啟動會,邀請省政府分管領導作動員講話,各市、縣要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并與有關部門合作,爭取重視支持。二是聚焦鄉村振興精準策劃推介眾籌項目,要以產業幫扶為重點,以農戶和產業合作社為主要幫扶對象,一村一業推介項目。三是深入基層動員培訓,掌握騰訊公益平臺活動規則,熟悉操作技巧,并策劃包裝好項目。四是要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實施重點突破,發動六個重點群體一起捐。五是廣泛宣傳提高社會參與度。省慈善協會將舉辦專場宣傳周活動,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多樣化的宣傳手段營造濃厚的公益氛圍。市、縣也要制作橫幅、出動宣傳車輛、設置地標宣傳場景,為專場活動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六是有能力、有條件的市、縣可利用自有資金安排為眾籌進行配捐,以配捐為杠桿激發眾籌的積極性。去年專場活動中,神木、榆陽安排近2000萬元的配捐資金,效果非常好,眾籌資金名列全省區縣一、二名。尤其已召開慈善大會的市縣手中有資金,要率先安排。
陜西省數字慈善工作實踐證明,互聯網公益以“小額大眾、跨越時空、異地支付”的優勢,為社會愛心人士搭建了一個快捷便利的行善平臺,是新時代慈善募集的新業態。去年全省已有40%的區縣線上網籌與線下募集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超過了線下募集。有一些縣企業少、經濟總量小,線下募集相對困難,但是重視網上籌款就可以彌補這一短板。因此,大家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把網絡慈善作為新時代慈善募集的重要渠道,招聘年輕人組建專業團隊,提高網籌項目策劃募集能力。
(四)狠抓項目建設,幫扶困難群眾,使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要持續推進慈善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規范化、管理質量品牌化建設,堅持面向基層、面向困難群體、面向急需幫助的人群雪中送炭實施項目。要鞏固提高“慈安便民橋”“三節救助”“老年大學”“兒童之家”等一批傳統品牌項目,使其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要進一步加強與省外企業、機構的合作,擴大慈善助學、助醫,兒童為本項目的救助規模;要科學設計一批新項目,拓展幫扶救助領域,要啟動實施好民政廳600萬元福彩公益金助學和延長石油集團每年安排30個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幫扶兩個新開項目,嚴格審批程序,客觀公正,精準實施,使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繼續推進與省衛健委、醫保局合作開展的“陜西困難家庭大病救助”慈善項目,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大病救助體系;要加強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和省人社廳的合作,持續推進“關愛退役軍人”“關愛農民工”項目的實施;在項目執行中,要尊重善主意愿,敬畏善款,項目資金使用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建立完善的制度,尤其要重視網絡籌款項目的信息公開公示。
(五)創新服務內容與方式,加強慈善志愿者隊伍建設。
今年志愿服務工作的重點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批示精神,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強志愿者團隊的建設和管理,建立以服務時間、服務功效為導向考評績效;二是選拔一批公眾形象好、社會影響大、熱心公益事業的知名人士擔任形象大使;三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動員志愿者團隊參與慈善幸福家園建設,圍繞慈善項目開展志愿服務;四是通過志愿者團隊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今年“鄉村振興專場”等三個網絡眾籌公益活動;五是繼續開展評星晉級表彰活動,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六)傳播慈善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慈善事業社會環境。
慈善的力量在于民眾之中。要以傳播慈善文化為先導,以慈善宣傳為驅動,培育大眾慈善意識,打造慈善事業的社會環境。要繼續實施以中小學慈善文化教育、9.5慈善宣傳周為重點的八大慈善文化傳播工程,以慈善的路徑和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育人;要構建大宣傳格局,打造融媒體宣傳矩陣,充分發揮手機客戶端的作用,運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慈善公益宣傳;要抓重點報道,廣泛宣傳中華慈善總會表彰的慈善榜樣和第四屆“三秦善星”的慈行善舉,講好陜西慈善故事。市、縣慈善會要重視慈善宣傳隊伍和陣地建設,要招聘有寫作、有視頻制作能力的年輕人到協會來工作。宣傳工作要量化標準,實行目標考核,省慈善協會每年將根據宣傳數量質量考核、表彰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七)以黨建為統領,建設有擔當、有作為的慈善工作隊伍。
黨的二十大提出,社會組織要加強黨的建設。慈善工作要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強化理論武裝,落實黨建責任。要在全省慈善會系統倡導大愛情懷、務實雙創、克難攻堅、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培育拓荒牛、孺子牛、老黃牛的工作作風;開展比服務、比創新、比亮點、爭一流的“三比一爭”活動,要以想盡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的“四千”精神擔當新時代慈善工作大任。要積極參與社會組織黨建評星晉級活動,把慈善組織建設成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公信型的“四型”慈善組織。
一個地方,慈善工作的成敗關鍵在于配強慈善會班子,選好會長。會長配好了,當地的慈善事業就會風生水起;會長配不好,一耽誤就是幾年。所以省慈善協會把今年繼續作為“基層組織建設年”,推廣渭南市經驗,以配好班子,選好會長為重點,加強基層慈善組織建設。對工作薄弱的區縣慈善會,市慈善協會主要負責同志要主動與當地黨委聯系溝通,一縣一區地解決問題,切實把有能力、有情懷、有資源、有影響的干部吸收到慈善隊伍中來。
2023年是我們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奮進之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鉚足干勁,踔厲奮發,大愛前行,譜寫慈善事業的新篇章!(陜西省慈善協會會長 吳前進)